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小学语文同音字“的、地、得”易混淆、分不清?看这篇就够了

小学语文同音字“的、地、得”易混淆、分不清?看这篇就够了

2023年12月05日 21:23:05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92

小学语文考试中的失分项,“的、地、得”可以说是最冤枉的了,看似简单的三个字,使用频率很高,用法却各有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用法容易混淆同音字,小朋友们总是会犯糊涂。下面我们就来详解这些字的用法和例句,快来一起学习吧!

“做” 和“作”


“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


作这个字,很早的时候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发生”,像现在我们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发生、兴起”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


做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

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等。

所以,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是:

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是否是书面语,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 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 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坐”与“座”


座是个名词,而坐是个动词。

坐,是指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这是本来的意思,后来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骑。

或者表示乘,搭:坐车,坐船。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物体向后倒:房顶往后坐。

副词

a.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


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


c.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


d.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


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座,本义为座位,供人坐的地方,也指位置,座次。


例如:

  • 宝座(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
  • 上座(坐位分尊卑时,最尊的坐位叫上座)
  • 落座(坐到位置上),满座,空座,首座,末座,楼座,茶座,专座,雅座。

“的、地、得”


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容易掌握,在此提供一组用法口诀供大家参考。

“的、地、得”用法口诀

Part.01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Part.02

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

事物前面用字,小朋友们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

动作前面用字,位置千万不要挪。


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

动作后面用字,补充说明要记牢。

Part.03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

当作助词都读“de”。


“的、地、得”用法小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的、地、得”的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例句分析,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的、地、得”用法不同,意思有别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比如:

  •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编辑:胡蔚卓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第十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忻州市七一北路(开莱社区西) 电话:0350-3121388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