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行稳致远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部教研活动纪实(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部于5月6日至5月9日进行了第十次主题教研活动。语文学科组陈莉莉,数学学科杨集,英语学科组李洋,科学学科组郑毅,美术学科组李未薇,体育学科组贾依晴等几位教师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分别进行了主题研讨心得分享,其它学科教师参与交流,大家坚持科研兴校,不仅埋头苦干,还力求行稳致远。
小学语文组进行了师徒结对经验分享。第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徒关系。无论是备课、听课还是评课,师徒双方是平等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第二,注重日常教学的指导与示范,包括课堂组织、学习管理、教学方法等。 第三、鼓励徒弟勇于挑战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重视教学反思与总结。徒弟在每节课后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炼成功经验,避免重复犯错。第五,实现师徒相互成长,共同进步。
在充实而富有挑战的日子里,数学教研组秉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根,以创新为魂”的理念,携手共进。一、精心备课,为高效课堂奠基。备课时,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还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教师要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游戏竞赛、动手操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四、培养习惯,助力学生长远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五、多元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英语教研组交流的主题为:如何辅导三年级学困生。一、学生存在的问题:①基础薄弱(字母、发音、词汇量不足) ②学习方法不当(死记硬背、缺乏兴趣)③注意力分散或自信心不足。二、改进方法:①做一个成长手册。关注每位学困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其薄弱点、进步情况及辅导策略。②夯实基础,掌握26个字母的读写。提升课堂参与度,减少畏难情绪。能认读课标要求的核心词汇。同时在课堂上差异化教学。③个别辅导。每日下午活动课10分钟补差。关注孩子作业,并加强家校沟通。
科学组教师交流了课堂上通过情境化教学渗透科学核心素养的方法。教师可设计"观察校园植物"活动培养科学观念,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建立模型认知;在"摩擦力探究"实验中融入质疑与实证思维,借助小组合作提升探究能力;结合"垃圾分类"主题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通过"问题链"引导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以生活化案例促进科学态度养成,最终实现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全方位培养。
体育学科组进行了"师徒结对经验交流"教研活动。1、示范课观摩:青年教师可对老教师的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分析优缺,改进自身。2、随堂听课指导:老教师随机可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找出问题帮青年教师解决难点。3、采用"双师课堂"模式:如老教师指导技术要领,新教师设计游戏环节等。成功的经验是 "观察-实践-反馈"循环模式效果显著, 还定期进行沟通,消除沟通壁垒。需要改进方向:(1)需加强运动心理学等理论指导(2)应建立更长效的跟踪评价机制。
本次美术教研活动主题是“色彩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在活动中,美术组全体教师们针对学生们的认知特点深入讨论了美术课堂如何实施。老师们从牛顿的三棱镜实验引出七色光,从七色光交流到色彩的三要素、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等,再从色彩知识引入到生活中的运用,比如:1、暖热(红橙黄)能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让人感觉温暖;冷色(蓝绿紫)能让人联想到冰川、河流、雪山,让人感觉寒冷;2、蓝色给人感觉冷静理性,适合办公室、客厅使用;黄色能引起人们的食欲,适合餐厅使用等等。真正建立起一个由“科学-艺术-生活”三维知识网络。
本校系列主题教研活动实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学习共同体"建设,将经验型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