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中深耕,思中奋进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部教研活动纪实(五)
人间最美三月天,草长莺飞万物苏。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部于3月25日至28日进行了第五周主题教研活动。语文学科组罗红平,数学学科组宋慧霞,英语学科组智晓艺,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王瑞凯,科学学科组张红丽,音乐学科组刘彦楠,美术学科组郭进财,体育学科组杨旭等几位教师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分别进行了主题研讨心得分享,其它学科教师参与交流,大家研中深耕,思中奋进。
本次小学语文教研组研讨主题为:《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教师教学需突破“翻译——背诵”模式,构建沉浸式文化对话,达成“诗教润心”,在审美体验中传承文化精髓,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教境界。
罗老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分享了三种古诗词教学策略: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辅助,还原诗歌意境。还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其次要以诵读为本,培养诗词语感。三阶递进:初读正音(读准字词)、再读明律(感受平仄节奏)、深读悟情,配合手势感知韵律。最后古诗词教学还要进行文化渗透,深化诗词理解。之后,刘姝妍、张燕平等几位老师现场诗配画、诗改文,实现了学科整合,研学共进的目的。
数学教研活动由宋慧霞老师主讲,结合新课标指导思想与教学实例,从五个方面解读了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深层影响。从“四基”、“四能”、“十一个核心概念”到“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强调教师要跳出知识本位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探究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之后,李丽、徐晋萍、邢翠芬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内容,以实例来展示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为大家指明了数学改革的方向,老师们要持续学习新课标,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英语老师们以英语语音教学为主题,从自然拼读、语音发音规则、重读、弱读、连读等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交流,分享了多种实践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语音教学是英语启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单词掌握情况以及后续学习。英语老师们会继续以正确语音朗读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的语音模仿与应用等。
道法教研活动围绕“运用榜样力量促进小学生品德提升的实践”,阐述了四方面内容:先讲榜样力量强大源于能激发小学生模仿欲、引发情感共鸣;接着说合适榜样有同学、历史名人与英雄模范、家长和教师三类;再提教学中通过课堂融入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应用榜样力量;最后强调运用时榜样要真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持续强化影响,呼吁教师重视榜样对学生品德培养的作用。
科学教研组围绕“如何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题开展活动。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设计有效活动需以“真实问题”为起点,贴近生活现象,点燃学生好奇心;通过假设、实验、验证等环节,引导深度思考,弱化结果导向,强化科学思维养成。活动应分层设计,匹配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提升探究难度,并鼓励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激发批判性思维。同时,融入小组协作与动态评价体系,关注过程表现与团队反思,让科学探究成为连接知识与实践的创新桥梁,助力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发现”。
音乐老师们已经开始组织 1到6年级学生进行六一节目排练。本次教研活动大家交流了各个年级的节目名称及设想,排练中遇到的问题和初步的解决方法。节目多为歌舞类,特别作为开场舞的节目,整个年级的孩子都会参加,排练难度会大大增加,排练时间,学生管理都是难点。孩子们年纪较小,要反复排练。老师们重点交流了排练中学生安全和纪律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力求通过上课时间和下午活动时间让孩子们最大程度的熟悉节目,大家互相借鉴,力求提高排练效率。
本次美术组围绕“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开展系列教研。先是组织理论学习,分享创意教学前沿理念;紧接着,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课后全员研讨,碰撞思维火花。教研明确,可通过营造宽松课堂、开展主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意。不过,教学评价重技法轻创意、部分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后续,美术组会完善评价体系,关注个体差异,持续探索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新路径 。
本次小学体育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体育素养培养展开,提出通过创新教学实践,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教师需要采用趣味化、情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同时,注重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面发展。此次教研有效推动了体育教学创新,为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一次教研都是教育理想的具象化,每场教学反思都是专业生命的再出发。"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既需深耕的耐心,更需应时而变的智慧。"愿我们永远保持深耕者的笃定与奋进者的热忱,研中深耕,思中奋进,我们永远在路上!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