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修于心 仪养于行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大纲》,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文明的行为举止,构建和谐校园,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开展“礼修于心,仪养于行”的主题班会,把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来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我校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工作特色。
苟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对个体而言,礼仪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是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对社会而言,礼仪塑造组织形象,提高办事效率,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在班会上,各班班主任与同学们共同列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和不文明用语,并将自己的言行与学生守则、规范、学校管理细则进行对照,给自己评分,反思自己的言行。在班会的最后,同学们举起右手,一起宣誓:向不文明、不和谐、不友爱、不卫生现象宣战,争做文明学生,创建和谐校园!
校园文明规范:
出勤好,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学习中要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友好的同学间合作和竞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上课时要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认真完成作业。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课间要文明休息,不要在教学楼道嬉戏、打闹。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中国,是有5000年历史的礼仪之邦,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了一些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了解到了校园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培养了他们要讲文明、守礼仪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了主人翁意识,懂得了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共建美好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