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行千里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部教研活动纪实(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部于3月31日至4月3日进行了第六周主题教研活动。语文学科组李晓燕,数学学科组闫美丽,英语学科组范鹏宇,道德与法治学科组乔丹彤,科学学科组李嘉琪,音乐学科组武春秀,美术学科组马昕艳,体育学科组宫萍等几位教师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分别进行了主题研讨心得分享,其它学科教师参与交流,大家坚持科研兴校,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改进,力争每一次都有所突破,有所超越。
本次小学语文教研组研讨主题为:《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众多环节中,作文无疑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检验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表达、情感抒发、创意展现的重要途径。李老师从兴趣激发、方法指导、习惯培养、个性化辅导以及家校合作五方面进行了交流,通过“兴趣引导——小步成功——积极反馈”的循环教学,帮助孩子建立写作自信,让他们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享受写作的乐趣,训练个性的思维,练就表达的技能,提升个人的素质。
在小学道法教研活动中,乔老师交流了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的五方面,首先在政策指引方面,作为教师要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将爱国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教师要注意教材挖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国旗、国徽建立国家认同;中年级结合家乡发展感知国家进步;高年级用党史教育厚植红色基因。再次,创新教法方面,教师应用革命英雄故事激活情感共鸣,创设国庆庆典等情境体验,多媒体展示《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强化视听感知。同时也要践行实践育人,规范升旗仪式,培养仪式感,组织纪念馆研学,传承红色基因,通过社区服务践行社会责任。最后要做到协同机制,教师要加强教师思政培训提升专业力,家校联动开展爱国主题亲子活动,整合专家讲座等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主题为:《交流应用题教学方法》。闫老师介绍了四阶教学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应用题。1.情景导入,让问题“活起来”。用简单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出课程,激发学生兴趣;2.思维建模,从“文字”到“数学语言”。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读题,标注关键信息,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掌握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在分析环节,可以借助线段图、表格等工具,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呈现,降低理解难度。3.合作探究,从“被动听”到“主动思”。经常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思路,培养合作与思维能力;4.拓展迁移,举一反三,培养创新能力。讲完例题后,安排同类型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方法,强化知识掌握,再进行变式训练。教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经历“试错-修正”过程,避免直接灌输;有匠心,持续打磨教学方法,从单一讲题转向思维培养;要同心,与团队共享经验,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生态。
本次英语教研活动聚焦小学生英语课堂听讲积极性与效率提升。通过分析现状,明确了学生注意力分散、被动听讲等问题。教师们提出了趣味化课堂设计、互动参与、降低焦虑等策略,以及时间管理、明确指令、即时反馈等技巧。案例分享和工具推荐为教师提供了实用参考。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明确目标、多元互动和及时反馈的有机结合。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创新,逐步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讲积极性与效率,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冀教版2019小学科学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体系。教材整体设计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体验为手段,以形成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为目的"的基本理念。例如:在《燃烧的秘密》一课中,学生经历"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证精神。这种设计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音乐学科组的老师们针对“小学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这一主题在本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教材分析包括内容结构,知识技能以及文化内涵。教学策略包括激发兴趣、情景教学、因材施教、学科融合。小学音乐教育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教学策略的优化,让音乐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美好陪伴。随着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小学音乐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让美育之花在校园里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本次美术组围绕跨学科案例分析开展了研讨活动。交流了多学科融合教学如何搭建交流平台的方法。教师们带来涵盖数学、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剖析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例如:融合音乐学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春节到》一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欢快的节日音乐,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旋律中,用画笔勾勒出节日的场景。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能通过音乐的引导,激发他们对节日的情感体验。在研讨环节,大家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后续,大家将把教研活动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跨学科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次体育教研活动“聚焦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开发”,杨旭老师提出"四维联动"创新模式:优化现有设施利用率,挖掘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力资源,结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课程,融合数字化技术创设沉浸式场景。通过资源整合、形式创新、技术赋能,推动体育教学从单一技能传授向兴趣培养与终身发展转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案例分析等形式,交流“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实践创新”的教学经验、反思不足,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发展目标,实现“积跬步,行千里”的科研兴教目标,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双赢目标。
![]() |
![]() |
![]() |
![]() |
![]() |